当前位置: 首页 >> 迎评促建 >> 正文
迎评促建

产教融合|珠宝学院举行暑期企业实践分享暨人才培养服务产业咨询会

2025年10月22日  

为深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促进教学改革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2025年暑期,华商学院珠宝学院组织青年教师深入行业一线开展企业实践锻炼。9月28日,学院举行了珠宝学院人才培养服务产业咨询会暨暑期教师企业实践汇报会,特邀行业精英与全院教师共话人才培养,共绘发展蓝图。



聚焦产业前沿 共商育人新篇

本次汇报会与咨询会创造了又一次校企深度对话的沟通机会,学院特别邀请了支持学院年轻教师暑期企业实践的基地嘉宾作现场交流指导,这三位珠宝学院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嘉宾是,北京宜映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兼 CEO 陈蓉妍女士,四会市万德隆珠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国勇先生、部门负责人韩星岳先生。

珠宝学院院长朱晓红教授、副院长李苗教授、业界大师仵孟超、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系主任曹旭峰老师、专任教师郭珂教授以及学院全体教师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

朱晓红院长首先对各位企业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指出,在当前产业升级与技术变革的浪潮下,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主动对接行业需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是学院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举措,而今天的咨询会,则是将实践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的重要一环。


图1 朱晓红院长主持会议并做总结发言

实践真知:青年教师分享淬炼成果

这个暑假,珠宝学院的14位青年教师带着问题与思考,奔赴不同的企业岗位,进行了为期数周的沉浸式实践锻炼。在汇报环节,青年教师进行了专业认识和实践心得的分享。

暑期在庄家翡翠美术馆进行深度实践的王艺霖老师认识到,通过暑期在庄家翡翠基地的实践,深化了她对设计落地难点和产业全链条运作机制的专业认知,并致力于将所学“反哺”教学。她计划把获取的一线市场数据和真实案例融入课堂,丰富教学素材;同时,将借鉴企业的项目运作逻辑,优化课程设计,强化项目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全局视角和实战能力。


图2 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王艺霖教师汇报

杨红丽老师正在四会市万德隆珠宝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挂职锻炼。挂职期间,她已在设计、生产、电商等多部门轮岗调研,精准绘制了产业链认知地图,精准捕捉产业前沿动态,并为未来构建“教学、实践、科研、服务”四位一体的师资发展模式奠定基础。


图3 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专任教师杨红丽汇报

赵欣然老师在庄家翡翠行美术馆的暑期实践中,参与了“沿洄惠安石雕展”的导览工作。通过解读五位艺术家以“根系”“空”等为主题的前卫石雕作品,她敏锐地洞察到两大行业趋势:一是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已成为创新常态,珠宝设计需从雕塑、装置等领域汲取灵感,并注重文化故事的转译;二是多感官与体验式设计日益重要,首饰作为“可佩戴的艺术”应强调与身体的互动及沉浸式体验。通过实践,赵老师认识到建构 “产教项目贯通式”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建议从大一的文化认知启蒙,到大二将企业案例嵌入课程,再到大三大四完成覆盖“文化调研-设计-制作-展陈”全流程的综合性项目,系统化地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与实战能力。


图4 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赵欣然老师汇报

徐世界老师在庄家翡翠美术馆的暑期实践中,首先以讲解员身份深入一线,系统提炼了涵盖艺术史知识、材料工艺、叙事转化等六项核心能力的岗位模型,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清晰对标。通过实践,他敏锐捕捉到教学改革的两个关键方向:一是学生展现出的跨材质比较思维,启示课堂应增设“多材料对话”研讨,以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二是通过对不同观众群体的分层观察,提出教学设计也需匹配“文化版”与“潮流版”等差异化方案。

他深切认识到,教师必须深入一线,才能教会学生“真问题”,同时指出会讲故事的能力与跨材质思维是未来设计师的重要竞争力。



图5 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徐世界老师汇报

李梓宁老师在万德隆珠宝科技有限公司的暑期实践中,深度切入珠宝直播电商这一新兴领域,系统追踪了直播间从后台运营到前台呈现的全流程。

她通过为期七天的沉浸式学习,具体掌握了抖店数据解读、珠宝直播话术的结构化设计与违禁词规范、直播团队的协同作业模式,以及直播样品的精细化仓储管理流程。这使她深刻认识到,一场成功的直播不仅是前台的销售展示,更是后端运营、数据、供应链与团队协作构成的系统性工程。

基于此,她计划将一线获取的真实话术、团队协作案例及流程管理经验,直接反哺至《电商直播实务》等课程教学中,作为核心案例素材。她强调,此次实践旨在培养兼具“珠宝专业认知”与“直播运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并认为万德隆公司是实现这一产教融合目标的绝佳平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清晰路径。


图6 时尚传播专业李梓宁老师汇报

作为时尚传播专业教师,李宜珂目前正深入四会市万德隆珠宝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为期一学期的企业挂职。此次实践旨在精准对接珠宝产业对“新技艺、懂新媒体、会新营销”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着力打破高校与行业间的壁垒。

她的实践围绕珠宝新媒体营销与品牌传播主线,规划了清晰的四阶段路线:从前期调研适应、深度参与短视频、直播、美工等日常运营,到后期总结转化、固化成果。目前,她正致力于深入了解企业各部门业务流程,并着手打造一个动态更新的“教学资源装备库”,计划将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最新爆款策划模式与数据复盘方法,转化为可供课堂讨论的鲜活案例。

通过此次“沉到生产一线”的实践,李老师明确了精准定位企业对市场分析、创意策划等能力的具体要求,最终将零距离的观察转化为驱动课程模块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迭代的关键依据,推动教学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深刻转变,为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图7 时尚传播专业李宜珂老师汇报

贾婉婧、郝琪睿、张嘉楠三位老师在北京宜映传媒的深度实践中,聚焦于“时尚传播×跨境电商”这一前沿交叉领域,系统解构了以短视频为核心、驱动品牌出海的“内容-流量-转化”商业闭环。

她们完整参与了从市场数据分析、基于AIDA模型与“3秒黄金法则”的脚本策划,到现场拍摄调控的短视频0→1全流程。实践提炼出关键行业洞察:新账号的“人设化”运营更易建立信任;成功的创作者必须是“数据与直觉并重”的T型人才。

基于此,她们计划将前沿的创作方法论、真实的项目流程与AI工具应用等挑战性经验,系统性地反哺教学。具体举措包括:推动课程内容更新,增设《短视频时尚传播》等专题模块;创新教学方法,全面引入“真题真做”的项目制学习PBL,并探索将播放量、互动率等市场化指标融入教学评价体系,旨在培养真正“懂时尚、会内容、能转化”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图8 时尚传播专业贾婉婧老师代表教师企业实践小组成员汇报

李婧老师在深圳市誉宝科技教育有限公司的暑期实践中,重点关注了誉宝融合“工艺传承”与“新媒体实战”的双轨教学体系,并获得重要启发。

该体系一方面夯实珠宝材质、传统工艺,如花丝、珐琅等非遗等专业基础,另一方面强力引入虚拟珠宝3D展示、AI辅助内容创作、短视频“种草”、直播运营等前沿数字技能。这一模式精准回应了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下催生的“珠宝主播”“宝石科普博主”等新职业需求。

李婧老师认识到,这种“传承+创新”、以岗位导向和实战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具有高度的借鉴价值。她计划将誉宝的先进理念与成功案例融入我院的教学体系改革中,推动课程内容更新,构建一个既能坚守工艺根基、又能驾驭新媒体浪潮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配性与竞争力。


图9 时尚传播专业李婧老师汇报

此外,叶晓天老师、何峰老师、王靖老师为此次会议也做了电子文件分享。

把脉未来:产业顾问献智献策

在听取了青年教师的分享后,三位企业嘉宾对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和深刻思考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行业宏观趋势,为珠宝学院的人才培养献上了真知灼见。


图10 院领导及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的专家们在认真听取汇报

   陈蓉妍董事长从品牌与传播的角度指出,当代珠宝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更需要品牌思维、故事叙述能力和跨媒介营销技巧。她建议学院加强对学生美学素养、消费者心理学以及新媒体内容创作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传播环境。


图11 北京宜映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兼 CEO 陈蓉妍发言

   万德隆珠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国勇先生,立足于珠宝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强调了技术复合型人才的稀缺性。他提到,懂设计、懂材料、懂工艺,还能操作和维护智能设备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极具竞争力。他希望校企能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研发等方向开展更深入的订单式培养与科研合作。


图12 万德隆珠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国勇先生发言

万德隆珠宝科技有限公司部门负责人韩星岳,则从一线管理和用人需求出发,分享了企业看重的毕业生素质:除了专业技能,职业态度、团队协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样至关重要。他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更多融入真实项目,让学生提前体验职场氛围,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平滑过渡。


图13 万德隆珠宝科技有限公司部门负责人韩星岳先生发言

凝心聚力 共筑珠宝时尚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

会议总结阶段,朱晓红院长再次对各位企业嘉宾的倾囊相授表示感谢。她表示,珠宝学院将认真梳理和吸纳各位嘉宾的建议,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内涵建设,努力培养出更多契合产业发展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珠宝人才。


图14 参加暑期企业实践分享暨人才培养服务产业咨询会


撰文:贾婉婧

编辑:周捷航,何峰

初审:李苗

终审:朱晓红


下一条:师德涵养铸魂|我校举办师德专题培训,筑牢教育之魂

关闭

地址:肇庆市四会市东城街道工业大道1号          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华商路1号

邮编:511300  526200

电话:020-32784164

版权所有广州华商学院珠宝学院  粤ICP备17051289号